2024年8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支持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为使社会各界更好理解《建设方案》相关内容,现将相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具体来说就是“一体两翼五重点”,市域产教联合体就是“两翼”中关键的“一翼”,主要做法就是以产业园区为基础,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达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推动当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2023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3〕15号),提出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域产教联合体。2023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明确了我省市域联合体建设的重点任务,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汇聚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教资源匹配、供需对接、双向互促的新格局,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我市提出了“一区多园”的建设方式,由市政府牵头,依托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魏都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由59家企业、1所本科院校、3家高职学校、3家中职学校、59家科研机构、3家行业协会、12个政府部门共同组建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今年4月份,经过各地申报、省专家综合评审,确定了17个河南省市域产教联合体,我市申报的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省教育厅明确要求:对建设成效好的将按程序择优推荐参选国家级联合体;对于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省教育厅将予以调出。为了加快推动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在认真研究政策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建设方案》。
二、主要内容
《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分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明确了创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目的意义;二是建设目标,提出2025年底前力争建成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学校专业和地方产业匹配度监测,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学校专业设置,增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职业院校不断加大面向企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助推许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人才共育共享机制。联合体内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共建共用实训基地,优化实践教学环境,使实践性教学场地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真正实现学生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三是搭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联合体内企业、学校之间建立信息平台,实现企业人才需求、技术研发、校企合作,学校办学模式、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毕业生风采等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产教各类需求精准对接。四是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明确技术攻关的重点领域,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出题、院校答题,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校企合作共建一批工匠实验室,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善思考、勤动手、敢创新的能工巧匠。五是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通道。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在适合的专业领域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学生,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形成适应许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需要。
第三部分:组织保障。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运行机制、成立理事会实体化运作,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等三个方面予以强调明确。
三、主要特点
(一)突出产教融合。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充分对接市场需求,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引导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衔接有序、错位发展的专业发展格局,增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做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盘棋,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人才培养。坚持以就业、产业、企业为导向,通过“联合体建设”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共同搭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聚焦我市新型电力装备、硅碳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优势,与联合体内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接,探索人才引育协同、双向流动机制,畅通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渠道,构建专业、就业与产业的动态适配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订单式”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实现学生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
(三)服务地方经济。围绕技术创新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优势互补,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活动,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对标产业发展前沿,紧密围绕区域产业优化和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以科教融汇为方向,立足企业产品升级、降本增效生产实际,建设一批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艺优化和效益提升,推动学校培养更多善思考、勤动手、敢创新能工巧匠的工匠实验室,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形成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地化培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