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10: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内容:介绍和解读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郜 义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刘晓永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
李俊岭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
主持人:
常轶旸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将河南建设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推动我省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蓄势赋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奋进十四五 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和解读《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郜义先生;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刘晓永先生;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李俊岭先生。
下面,先请郜义先生介绍《规划》总体情况。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郜义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4%、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4%、比“十二五”末提高10.6个百分点,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塑造河南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明确要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我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发展路径、支撑工程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进行了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规划》文本,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和报请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于2021年12月31日印发实施。
《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两个确保”目标和“十大战略”举措,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着力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促融合、拓开放、优生态、提能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推动我省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河南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明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五项主要原则。一是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集中突破一批具有自主产权、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术,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优势区域,吸引国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落地转化,全面融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三是优化生态、激发活力,破除阻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能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市场主体活力。四是科学布局、产业集聚,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模式,推动人才、技术、资本有效集聚和供给,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优、竞争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五是需求引领、供需并重,发挥市场规模优势,通过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促进新消费释放和新型消费产业体系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规划》提出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是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30%;未来产业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15%;形成10个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1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到2035年,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未来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立足我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45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体系。一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具有较好基础、引领带动作用强、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的4个主导产业,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打造一批支撑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二是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新兴服务业等具有一定基础、发展势头好、能够快速做大规模的5个高成长性产业,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的突破应用和新兴技术的融合赋能,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和综合优势,培育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新业态、新模式。三是聚焦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能够抢占发展先机的6个未来产业,围绕“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无中生有”三大路径,强化前沿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会同科技、工信等有关部门,共同抓好规划实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整体跃升,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实支撑。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接下来,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请提问之前,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想了解一下,目前我省的培育情况如何?今后的发力点在哪里?谢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 李俊岭
谢谢你的提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补短板”中坚力量,是创新链上的“生力军”和“先锋队”。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我省目前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7家,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8家,已成功创建了30个“单项冠军”,其中有19个“单项冠军”企业和11个“单项冠军”产品。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从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发挥财政资金作用、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梯度培育、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创新能力、育才引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20条务实可操作的具体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二是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提升企业创新动力。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我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采取后补助的形式,在年度投资计算区间内,用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购置的设备、软件按实际投资给予不超过3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021年,我省共有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奖补资金,受惠比例达到12%。
三是创新融资支持模式,打造融资服务体系。3月16日,我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制定发布《河南省“专精特新贷”业务实施方案》,统筹整合银行、担保、天使风投创投基金等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属金融服务模式,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原则,根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特点、金融需求和融资症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专精特新贷”支持对象为经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单一企业在所有合作银行中“专精特新贷”业务累计授信额度上限分别为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3月30日“专精特新贷”融资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截至4月20日,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共94家入驻平台,发布“专精特新贷”金融产品44个;9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平台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7亿元;累计授信额度达1.06亿元。
新一轮制造业风口下,越来越多的省份、城市已加入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角逐。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打造一批补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短板的冠军企业”,提升河南制造业“硬脊梁”。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单项冠军培育计划,建立省级单项冠军培育库、省级单项冠军、国家单项冠军三级梯次培育工作体系,鼓励支持生产工艺及产品性能居于国内领先位置、产品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位置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单项冠军,将更多企业按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路径不断培养,成为单项冠军的聚集地,助力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此外,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举措助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谢谢。
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统筹推进处处长 刘晓永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将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了“十大战略”的首位,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积极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统筹项目、平台、人才、载体等一体化资源配置,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矩形盾构、氢能源、高铁轴承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研制出中国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用于川藏铁路工程建设,研制出无源光分路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产品,治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实现我省1类创新药开发上市零的突破,这些成果带动我省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对接国家和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部署,主动发力,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前沿”攻关。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高端装备、功能材料等新兴产业,重点在智能传感器、中药现代化、分子育种、动力电池、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网联汽车、5G新材料等领域,围绕领军企业做强做优,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杀手锏”核心技术,加速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掐尖领跑,培育带动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未来产业,推进“抢滩”攻关。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新一代通讯、清洁能源、前沿新材料等领域,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重点,聚焦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碳基电子新材料等有前景、有基础的方向,依托创新联合体,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力争在部分前沿领域实现颠覆性重大突破,实现非对称性赶超,推动产业破冰引领,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推进松绑放权。在项目实施方面,突出需求导向,持续改进优化重大创新项目遴选方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首席专家负责制”“项目专员制”等制度,由过去的竞争择优单一方式,逐步转变为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推荐备案制等多种遴选形式,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在经费管理方面,推行科研助理制度,减少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使科学家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推行经费“直通车”制度,对重大创新项目经费不再按省、市、县(区)分级拨付模式,而是由省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发挥资金最大效益。谢谢!
顶端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构建创新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请问,目前这方面的建设进展如何?未来我们将如何加快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谢谢。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 李俊岭
感谢对我省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关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产业研究院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产业研究院是构建创新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致力于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是打通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起草《河南省推进省产业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河南省产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遴选确定了首批10家省产业研究院;今年3月20日,两个政策文件已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3月2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亲自为第二批15家省产业研究院揭牌。目前,河南省产业研究院数量已达到25家,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分布在郑州、洛阳等13个地市。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制造强国建设安排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制造业创新中心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我们已培育建设了2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含6家培育单位),涵盖高端装备、新型材料、电子信息、医疗康复和绿色食品等行业,其中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已升级成为第1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先后发布了中国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100马力新能源无人驾驶轮边电动拖拉机样机,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农机大数据平台链接31个省份、超过10万台农机接入网络,实现远程定位查找、状态监控、预警报警等功能;氟基功能新材料创新中心承担的年产5000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进入中试建设和试生产,突破技术封锁,产品替代进口;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创新中心研发的功能型聚酯(PETG)原材料和热收缩薄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都是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成为研发、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人才、技术、成果、平台等创新资源向河南集聚,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制定完善支持产业研究院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大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持力度。二是加强跟踪服务。指导省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督促各地市加强对省产业研究院的支持,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开展联合攻关。计划在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领域,征集行业技术攻关项目需求,支持产业研究院、创新中心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的技术和产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真正把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我省产业技术创新的靓丽名片!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知道,《规划》的落地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请问,为推动《规划》实施到位,我们将采取哪些保障措施?谢谢。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郜义
谢谢记者的提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我省战略位势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措施,确保实现《规划》的目标任务。
一、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将产业集群作为我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变压器”,稳就业稳增长的“稳定器”,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助推器”。一是构建集群梯队建设体系。“十三五”时期,我省已培育了郑州信息服务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3月份,我省又确定了洛阳智能制造装备等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集群为引领、省级集群为支撑的梯队建设体系。我省将进一步健全统筹推进机制,推动各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时期再增创3-5个国家级集群。二是推动产业链式发展。深入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推进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引进培育一批引领型链主企业,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三是做大产业集群规模。聚焦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省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布局、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提升能级,壮大规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10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一是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建立涵盖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总投资1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实施、分批推进。二是简化前期手续。对纳入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确保第一时间受理、最短时间办结,尽快具备开工条件。三是优化建设环境。将入库项目纳入“三个一批”建设清单和“万人助万企”重点事项,全程跟踪服务,通过建成投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把《规划》落细落小落实。
三、加大政策引导支持。聚焦关键领域,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配置。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整合重组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一流人才生态建设、大规模常态化招才引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等专项行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集聚一批一流创新团队和人才,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三是强化金融支撑。充分发挥省内各类产业扶持资金、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大平台的支持力度,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十四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能够实现较快发展。谢谢!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和解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发布会后,可以与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行采访了解。
朋友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省战略位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更是建设现代化强省、应对全球变革挑战的重大战略。在此,请各新闻媒体的朋友持续关注河南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精细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的新作为,充分宣传我省加快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整体跃升的新成效,更广泛地凝聚起共同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